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旅游已从传统的观光模式逐步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其中,“康养旅游”作为一种融合健康养生与休闲度假理念的新型旅游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根据最新数据,2025年康养旅游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约9781.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3%。康养旅游不仅满足了现代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也为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一背景下,而科技赋能、文化浸润与健康诉求正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三螺旋结构”,重构康养旅游的价值链。
01 科技赋能康养旅游:智慧化与个性化体验
科技的发展正深刻改变着康养旅游的形态,使其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高效化。首先,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为游客提供了更精准的健康管理方案。通过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游客可以实时监测自身的健康状况,如心率、血压、睡眠质量等,并基于数据分析获得个性化的健康建议。例如,部分高端康养度假村已经引入AI健康管理系统,根据游客的身体数据制定专属的饮食、运动及疗养计划,使游客在旅途中获得科学有效的健康管理。

Photo by Luke Chesser on Unsplash
其次,智能导览系统的普及极大提升了游客的旅行体验。依托移动互联网和GPS定位技术,游客可以通过手机或智能终端获取个性化的导游服务,包括语音讲解、路线规划、景点推荐等功能。例如,在一些康养景区,游客可以使用智能导览APP,结合自身兴趣和健康需求,自动匹配最佳游览路线,并推荐适合的疗养项目,如森林浴、温泉理疗或瑜伽课程。此外,AI语音助手也能为游客提供即时解答,帮助他们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AI生成图片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则进一步丰富了康养旅游的互动性和沉浸感。游客可以通过VR设备“穿越”到不同的自然景观中,享受身临其境的疗愈体验,即使身处室内,也能感受到山林间的清新空气和海浪的轻柔声波。而AR技术则能将数字信息叠加到现实世界中,例如在古村落或历史文化遗址中,游客通过手机镜头即可看到复原的历史场景,了解当地的康养传统与文化背景。这不仅增强了游客的感官体验,也促进了文化和健康元素的深度融合。
02 文化赋能康养旅游: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文化是康养旅游的灵魂,它不仅赋予旅游目的地独特的魅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游客的心理状态,带来深层次的精神疗愈。传统中医药文化、地方民俗节庆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元素的融入,使康养旅游超越了单纯的生理疗养,成为一种身心兼修的综合体验。
首先,传统中医药文化在康养旅游中的应用,为游客提供了科学系统的健康调理方式。许多康养旅游目的地结合本地中药材资源,推出药膳食疗、针灸推拿、艾灸理疗等特色服务,让游客在旅途中体验中医的独特魅力。此外,部分高端康养度假村还邀请知名中医专家驻场,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体质辨识与调理方案,使旅游与健康管理紧密结合。
其次,地方民俗节庆活动的融入,不仅丰富了康养旅游的内容,也增强了游客的文化参与感。节庆活动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地域文化,例如端午节的艾草浴、重阳节的登高祈福等,都具有一定的养生意义。近年来,不少旅游目的地围绕传统节日策划特色康养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调节游客的情绪,还能促进身心健康,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身心平衡。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活化利用,也为康养旅游增添了独特的文化价值。许多非遗技艺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健康养生智慧,如太极拳、八段锦、传统香道、茶艺等,都是极具康养价值的文化遗产。一些旅游景区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开设非遗体验课程,让游客亲身学习传统技艺,在修身养性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福建武夷山的茶文化康养之旅,不仅让游客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还能学习茶道礼仪,感受茶文化的宁静与淡泊,达到舒缓压力、调节身心的效果。

图片来源:闽北日报 茶香之路 张筱惜/摄
03 健康为核心:康养旅游的实践路径
健康始终是康养旅游的核心目标,其实践路径主要体现在温泉疗养、森林氧吧、中医理疗等多种形式之中。
温泉疗养是最具代表性的康养旅游项目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温泉胜地。温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如硫、钙、镁等,具有良好的理疗效果。不同成分的温泉水针对不同的健康问题,如风湿病、神经痛、皮肤疾病等,具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此外,温泉的温热效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帮助人体排出毒素,同时放松肌肉、缓解疲劳。许多康养度假村专门设计了不同功能的温泉池,如高温池、按摩池、草药池等,以满足游客的不同健康需求。例如,日本的箱根温泉、中国的长白山温泉、欧洲的阿尔卑斯温泉等,均以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和康养功效吸引大量游客前来疗养。

图片来源:吉林旅游广播 长白山温泉
森林氧吧则是另一种重要的康养方式,依托天然森林环境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生态环境。森林中的负氧离子浓度较高,有助于改善肺部功能、增强免疫力,并缓解焦虑和失眠等问题。许多康养旅游目的地开发了森林徒步、森林冥想、森林瑜伽等活动,让游客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深度呼吸训练和身心放松。例如,德国的黑森林地区、加拿大的班夫国家公园、中国的张家界森林公园等,均以优质的生态环境成为热门的康养旅游胜地。此外,部分森林康养基地还结合芳香疗法,利用植物精油的香气刺激嗅觉神经,调节情绪、降低压力水平,进一步提升康养效果。

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张家界森林公园
中医理疗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康养旅游中也占据重要地位。针灸、推拿、艾灸、拔罐等中医理疗手法,能够有效缓解肌肉酸痛、改善血液循环、调整脏腑功能,特别适合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下的人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康养度假村引入中医诊疗服务,提供个性化的体质检测和调理方案。
04 “科技+文化+健康”三位一体:康养旅游的融合优势
将科技、文化与健康三者有机融合,不仅提升了康养旅游的整体品质,也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科技的介入使康养旅游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文化元素的融入丰富了旅游体验,而健康则始终是康养旅游的核心目标。三者的协同作用,为游客创造了更加高效、舒适且富有文化底蕴的康养环境。
在实际应用中,已有多个成功案例展示了这一融合模式的优势。例如,某高端康养度假村结合人工智能健康管理平台,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健康评估与调理方案,同时引入AR技术,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中医药文化。类似的模式也在国内多个康养旅游目的地得到推广,如杭州西溪湿地结合智慧健康监测系统,打造集生态疗愈、中医理疗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康养旅游品牌。

图片来源:西溪湿地发布 西溪水域风光 马祯俊/摄
未来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康养旅游的智能化水平将持续提升。通过科技赋能、文化浸润与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康养旅游有望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为游客带来更加全面、个性化的健康旅行体验。
2026上海国际健康世博会将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与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主题馆同期举办。展会将以“健康+旅游” 双引擎驱动模式为核心,创新打造康养旅游生态场景,深度融合健康与旅游产业资源。期待在2026上海国际健康世博会上,有更多的“健康+旅游”的项目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