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4月2日 上海世博展览馆

小寒节气——中医养生正当时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

这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气温显著下降,天气变得更加寒冷。中医认为,“天人相应”,顺应自然规律进行养生,在小寒时节恰当地调理机体,可以强身健体、防病祛疾。

2022年,国家正式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全面建设健康中国推上了历史的舞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健康中医养生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恰逢小寒节气,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在这个寒冷的时节里,结合中医养生理念,保持身心健康。

壹 小寒节气的中医养生原则

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小寒时节,气温骤降,人们容易感到情绪低落。因此,保持乐观的心态,适当进行精神放松活动,如冥想、瑜伽等,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综合和审因施养:养生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应结合形、神、动、静、食、药等多种途径进行。小寒时节,可以适当进补,但要根据个人体质和身体状况合理选择食补或药补。同时,注意动静结合,适当进行轻松平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等。

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要符合自然规律。小寒时节,天气寒冷,人们应顺应自然,加强防寒保暖措施,特别是保护头、手、足等易受寒冷侵袭的部位。

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强调运动健身。然而,小寒时节不宜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适当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运动方式,如八段锦、五禽戏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身体抵抗力。

贰 小寒节气的养生实践

Photo by Jo Sonn on Unsplash

图片来源: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

饮食调养:小寒时节,饮食应以温补为主,适量多吃驱寒保暖的食物,如腊八粥、鸡汤、羊肉汤等。同时,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橘子、猕猴桃等水果,以及各种新鲜的蔬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起居有常: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晚起有助于阳气的生发和体内阳气的保存。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中医保健:中医保健方法如按摩穴位、艾灸、导引功法等,有助于防寒保暖和养生。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以调节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艾灸可以温阳散寒、通经活络;导引功法有助于行气活血,提升身体整体状态。

图片来源:广东中医药

精神调养:保持心态平和愉悦,避免情绪低落导致免疫力下降。可以通过读书、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小寒节气虽然寒冷,但只要我们顺应自然规律,结合中医养生理念,合理安排饮食起居,适当进行运动保健,就能在这个时节里保持身心健康。让我们一起迎接一个健康、温暖的冬天吧!
在2025年上海国际健康世博会上,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关于中医生活化的创新实践和产品展示,从传统中医到新中式的中医养生;从个性化的食疗方案到智能化的中医健康管理平台,这些都将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生活中医体验,让中医的智慧更加贴近大众,融入生活。

– END –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